健康热线:

0551-65255555

医生,脚跟长了骨刺,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4-04-18 17:29:53 阅读:0

1、什么是足跟骨刺?

 

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俗称,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质增生,足跟骨刺是—种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是人体的—种保护性生理反应,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区别仅仅是有的人出现得早些,有的出现得较晚些。临床数据发现,足跟刺痛—般发生在40岁以后。

 

 

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钙。当饮食中摄取的钙不足时,为了维持血液中钙浓度正常需要量,人的机体内部就会自主进行调整,通过血液运输,从我们的骨骼及牙齿中调动并借用出一些钙到血液中,来维持血钙的平衡,弥补机体所需,从而造成骨质缺钙。骨钙的丢失会造成骨质疏松,产生代偿作用,代偿作用又使钙在骨端不均匀沉积,形成骨质增生。

 

 

2、足跟刺痛的病因

 

跟骨骨骺炎:本症只发生于跟骨骨骺出现到闭合这段时间内,跟骨第二骨化中心从6~7岁出现,13~14岁逐渐闭合,所以本病多发生在少年发育生长期。

 

跟腱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尤其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鞋的后面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发生本病。

 

跟骨下脂肪垫炎:一般患者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硌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跖筋膜炎:本病因长期的职业关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跖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肾虚性跟痛症: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萎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

 

 

3、该症的临床表现

 

足跟骨刺的症状表现与骨刺的大小、病发时间的长短、有无炎症等有关系。

1、脚后跟脚尖朝上、脚后跟向下用力时,里面有针刺感觉,用手摸有麻痹的感觉。

2、长途步行引起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着地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

3、足跟外表皮红肿,用手碰触发热。

4、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

5、严重者无法踏地行走。

6、足根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用,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4、该症的家庭疗法

 

1、选择软底鞋,选择橡皮底的鞋子对足部较好,穿得舒适比穿得好看更重要。

2、避免走在坚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无地毯的地板。而且也可以在脚跟处加护垫,以减轻疼痛。

 

3、垫上泡沫软垫,软垫可减轻骨刺对周围的压迫,可以在软垫骨刺相应的部位挖一个洞。

 

4、热敷,如果疼痛的比较厉害,可用亚麻仁敷袋热敷。

 

5、泡脚,轮流用热水及冷水泡脚,对减轻症状大有好处,用冰块按摩脚底也有帮助。

 

6、有选择的锻炼,你可以用骑脚踏车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不会伤及病脚。但是不能长期剧烈运动,因为长期剧烈运动会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受力及牵拉,导致受力不均形成骨质增生。

 

7、减肥,肥胖是引发骨刺的原因之一,因此减肥也是刻不容缓。

 

8、卧床休息,足跟骨刺急性期如疼痛难忍,卧床休息1-2周对骨刺的康复很必要,卧床期间可局部使用外用药物助于康复。

 

9、勿吃任何柳橙类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这些物质将阻挠复原过程,并扰乱体内的矿物质平衡。

 

10、补充营养素

①盐酸甜菜碱:帮助钙质吸收。年长者较易缺乏盐酸。

②钙及镁箝合剂:钙每天1500毫克,镁每天750毫克。保持钙、镁平衡将预防不正常的钙质堆积。

③蛋白质分解酵素:帮助营养的吸收及控制发炎。

④维生素C:维生素C每天2000~4000毫克,黄酮每天100毫克。一种抗发炎剂,对胶原蛋白及结缔组织有益,帮助减轻疼痛。

⑤维生素B6:每天50—100毫克。同时服用各种维生素B最能发挥其功效,维生素B6是制造盐酸所必需的。

 

11、日常食疗

补充营养,多吃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多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黑木耳、鱼虾、牛蹄筋等。

皖ICP备17025214号-1 | Copyright by©2023合肥长淮中医医院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