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生活中男女做得最多的1个姿势是什么吗?
有些老司机是不是已经开始想歪了(说中了的,请自觉去评论区报到)。
答案是——坐着。
上班坐着、回家坐着、吃饭坐着、追剧坐着……甚至连拉粑粑,很多人也是坐着拉的。
久而久之,臀部僵硬、发麻发痛,严重时痛感甚至能延伸到腿部......
当你开始出现这种情况,不!要!大!意!
很可能是被“坐骨神经痛”盯上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要先来了解一下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骶丛神经的主要分支,在人体神经排名中,占据3个之“最”:直径最粗大、行程最长、分布最广。
它从下腰椎出发,经臀部坐骨大孔(臀部下方)穿出,而后顺着大腿的后方继续向下,在腘窝(膝关节后方的窝)上方分为两条神经,一条负责支配小腿前外方和足背,另一条负责支配小腿后方和足底。
从腰部一直延伸到脚跟,坐骨神经为何如此“庞大”?
这主要得怪脊髓。
如果把人体内的神经系统比作高速公路,那脊髓就是公路网络里的一个“信息收集中心”,全身神经信号都会先经过这里,经简单加工后再汇报到“总部”——大脑。
一般来说,人体内的大部分神经都会遵循“就近原则”,与离自己最近的那一节脊髓相连。
可由于脊髓下端仅到腰骶部(腰部稍微偏下一点的位置),所以人下肢里大大小小的神经,只能如小溪汇流一般,殊途同归,最终都连接到了腰骶部的最后一节脊髓上。
这集中了无数条神经纤维,总揽了下半身几乎所有感觉运动信号上传下达任务的“封疆大吏”,便是坐骨神经。
当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时,其走行范围如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便可能出现持续性的放电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
一些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麻木、肌肉力量减小的情况,导致脚上翘无力,甚至行走无力。
此外,大家要知道,坐骨神经痛其实并不是病,它只是一种症状。
就好比流鼻涕,只是感冒时出现的一种症状罢了。
人屁股中部有一块短小的肌肉,叫做梨状肌,主要负责大腿的外展和外旋,维持髋关节的稳定。
它的位置恰好在坐骨神经上方,且两者靠得很近。故一旦梨状肌出现充血、水肿、肥厚等情况时,就容易压迫到“邻居”坐骨神经,引起疼痛。
而久坐不动,就是造成梨状肌受损肿胀的一大根源。
90%以上的坐骨神经痛,其实都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的退行性疾病引起的。
腰椎是腰部的主要负重结构,长期过度劳损或遭遇急性损伤、生理性退变,就容易发生病变,如出现椎体的骨质增生、腰椎滑脱、关节紊乱等。
腰椎骨质增生会引起腰椎管狭窄,进而造成对坐骨神经(神经根)的压迫,导致腰痛和下肢放射痛。
此外,体重过重也会增加腰椎负担,加速腰椎老化,诱发坐骨神经痛。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不断发育成长,孕妇的子宫也会慢慢增大,一旦压迫到坐骨神经,就容易导致孕妇下肢麻木、疼痛,跌倒风险增加。
轻微的坐骨神经痛,大多卧床休息一段时间,症状便会得到缓解。
可若出现以下情况,大家千万别觉着忍一忍、贴几副膏药就会好,建议尽早前往骨科专科就诊:
腰部或腿部突然出现严重疼痛,腿部麻木或无力;
卧床休息不能缓解症状;
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周。
找到病因对症治疗,方能有效摆脱痛症。
前头说了,坐骨神经最怕“压”。
所以,哪怕你工作再忙、学习再认真,也要记得坐半小时至1小时就站起来动一动。
上个厕所、接杯水,或是勾勾脚尖、踮踮脚,甚至蹲个马步也行。
另外,坐也要有“坐样”。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这样的:
掌握搬运重物的正确姿势,才能保护腰背不受伤。
一个人怎么搬:
身体尽可能靠近重物,减少向前弯腰的幅度;
蹲下,腰部保持挺直,抓紧重物;
两脚站稳,收紧腹部,双腿发力起身,注意搬动时不要扭动身体。
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
①仰卧抬腿
动作要点:仰卧,弯曲左膝盖,瑜伽带套在左脚掌,左腿缓慢伸直抬高,双手拉瑜伽带向下,保持1分钟,换腿。
②坐立旋转
动作要点:坐立,弯曲左膝盖,左脚跟放在右臀部外侧;弯曲右膝盖,右脚踩在左大腿外侧;扭转向右,左手肘抵住右膝盖外侧,右手往后撑地,保持1分钟,换边。
③背部伸展
动作要点:俯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吸气时抬起胸腔,同时抬高双臂和双腿;双手掌心朝上,双腿绷脚背、开合交替重复5次,做3组。
不想被坐骨神经痛“缠”上的朋友,赶紧学着练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