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肩颈腰部的肌肉、筋膜、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肌筋膜炎好发于腰背部,因此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
其次好发于颈肩部及胸背部,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若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能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01.肌筋膜炎的病因
慢性劳损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产生结节,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
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
慢性感染、精神忧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经常并发肌筋膜炎。
02.常见如下几个诱发因素
(1) 外伤史。部分人群有程度不等的外伤史。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2) 久坐久站。长期单一姿势工作者不少人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3) 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4) 抵抗力低下或者发育畸形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03.肌筋膜炎的临床表现
(1) 固定压痛点: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按压痛点可引发区域性的不按神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
(2) 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最常见于腰、背、颈、肩部疼痛,骶、臀、腿、膝、足底、肘或腕等也均可发生。体检时发现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
(3) 缺血性疼痛: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4) 可能有局部或临近部位损伤史,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诊断筋膜炎还需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目前研究认为:肌筋膜痛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膜,而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会导致脊髓水平的易化改变,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
04.肌筋膜炎的分类
(1) 腰背肌筋膜炎:急性期腰部疼痛剧烈,有烧灼感,腰部活动时症状加重,局部压痛显著,有时体温升高、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急性发作后,少数患者症状完全消退,多数会遗留疼痛,或相隔数月、数年再次发作。
单脚足跟疼痛最常见,也可以足弓或前足疼痛。晨起当脚刚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瞬间,疼痛非常剧烈,稍加活动可减轻,行走一段时间后又加重。
05.肌筋膜炎的预防
1、避免外伤。
2、注意气候变化,保暖,防止寒湿侵袭。
3、控制体重,硬板软垫床,工作台面高低要合适,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垫高电脑显示器,尽量平视或轻微仰视屏幕,或者将座椅适当降低。
4、不要长时间同一姿势,不要过于劳累,应劳逸结合,坐立1-2小时后建议起来走动一下,舒展一下筋骨。
5、体育锻炼前应先做热身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减少足部冲击性活动。
6、在进行专业训练或强度较大运动时,要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如配戴护腰带、护腕、护肘、护膝、护踝、足弓垫。